查看原文
其他

振笔欲增西域记———GIS视阈中《万里荷戈集》研究

刘京臣 江西地名研究 2022-03-18


点击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








摘要:作为新兴学科的文学地理学,在学科归属、理论建设、研究方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,但在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实证研究等方面,尚有开拓空间。通过自动标注、提取与分析《万里荷戈集》中的相关信息,依托GIS,在数字地图中进行标注,可用技术手段还原部分历史场景。

关键词:文学地理学;GIS;万里荷戈集

2011年11月,由江西省社科院文学所与广州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“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”在南昌举行,会上成立了“中国文学地理学会”。这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了学术界的正式认可。

正如很多学者所谈到的,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,我国前辈学者即已提出了“文学地理学”这一概念。进入新时期以来,越来越多的学者例如曾大兴、杨义、梅新林、陶礼天、彭民权、钟仕伦等都将兴趣转向这一领域,并取得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成果。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归属、理论体系建设、研究方法、实证研究等领域,虽然在诸如学科归属等问题上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,但对于文学地理学学科在“地理环境、地域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研究”“文学作品的地域特色、民族特色研究”“地域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研究”“文学群体的形成、创作及其与地理环境之关系研究”“作家流徙与创作、作品地域特色对地理环境或文学风尚的影响研究”等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,都给予了充分肯定。



同时,王兆鹏、何勇强等学者已认识到这一学科在应用研究领域基本上尚未起步,试图以“建设中国文学数字地图平台”和运用GIS来推进相关研究,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“现在纸质地图精度不高、古今地图变化多样、文献考证难度较大”等诸多问题,要解决这些困难,可以考虑借助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。本文以洪亮吉《万里荷戈集》为中心,依托GIS技术,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注,立求还原历史场景。

嘉庆四年(1799)八月二十四日,洪亮吉上书言事,惹怒嘉庆帝。二十五日,收监审问,拟斩立决。二十七日嘉庆发布谕旨:“洪亮吉著从宽免死,发往伊犁,交与将军保宁,严行管束。”(《清仁宗实录》卷五〇)二十八日,洪亮吉北上。跋涉五月余,至嘉庆五年二月十日方抵达伊犁将军府所在地惠远城。在惠远城住了不到100天,收到赦书:“军机大臣即传谕伊犁将军、大学士保宁,将洪亮吉释放回籍。”(《清仁宗实录》卷六五)嘉庆五年五月三日(1800年6月24日),洪亮吉自伊犁起身返家,九月七日(10月24日)回到阳湖家中。这便是洪亮吉新疆之行的大致情形。

首先,要对其入疆之行的诗歌作品进行标注、提取与分析。幸好洪亮吉多将其经行之地、经历之事、所见之景、接触之人一一载入《万里荷戈集》、《百日赐还集》中;其出嘉峪关时,还有《伊犁日记》、《天山客话》,故而还可以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以及相关之诗五者结合起来。将这些信息反映在数字地图上,就能够立体、直观地呈现洪亮吉的经行路线。







利用数据分析技术,我们对《万里荷戈集》进行自动标注、提取与分析,再与其他文献史料相参,得出入疆过程地理位置、相关人物、相关事件以及与诗歌作品之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。

1.嘉庆四年(1799)八月二十七日,恩旨从宽免死,改发伊犁,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。

《八月二十七日请室中始闻遣戍伊犁之命出狱纪恩二首》


2.八月二十八日。

《芦沟桥口占赠张吉士惠言并寄同馆诸君子》


3.十二月初五,清晨,李刺史及蒋吏目来送。巳刻,行七十里,宿嘉峪城外东关,新月乍上。

《出嘉峪关雇长行车二辆车箱高过于屋偶题一绝》、《出关作》


4.初八日,四鼓,行一百三十里,宿玉门县城东关,日欲昃。署县事昌邑姜君华、典史无锡顾君光显来谒,久谈乃去。家人煮腊八粥,甚美。

《抵玉门县》


5.十二日,四鼓,行九十里,抵安西州。半道胡刺史已遣人相迓,因即进州署,剧谈至更定乃出,并使其二子出见。宿州东客邸。十三日,在安西州。

《安西道中》


6.十四日,四鼓,行九十里,抵白墩子,日正中。其旁即疏勒河。

《疏勒泉》


7.二十二日,五鼓,行七十里,抵长流水,日乍中。有乌鲁木齐释回知县陈君世章来访,谈半日乃去。陈君,江西万载人。癸丑进士,官湖北保康知县,以邪教案,发新疆三年。期满,减徒入关者也。

《安西至格子墩道中纪事(其三)》(诗云:“偶逢陈世昌,曾令楚边邑。杀贼为贼缚,荷戈来百驿。三岁得减徒,庶几归有日。班荆相慰藉,反致泪鸣咽。一妻前被杀,两子致残疾。生还虽可乐,奈已乏家室。东望嘉峪关,中怀惨如结。”)


玉门关遗址


8.二十三日,三鼓,行一百四十里,抵哈密西关。日过中。哈密通判王君湖遣人相迓,并为供帐于乾泰店。将晚,王君来访。王君,汉军正红旗人,由中书历官知府,降调通判,又调至此。谈至三鼓乃去。

二十四日,印房主事塔宁阿来访。塔,满洲驻防,古城人。续,钦差驻哈密大臣、三等伯伍弥乌逊过访。蒙古人,前大学士伍弥泰长子。亮吉前客西安,与大学士亦有旧。

二十五日(原书作“二十三日”,据文意,当为“二十五日”),平明,行一百十里,宿南山口。巳二鼓,屋后泉声淙淙,彻夜不歇,如卧江南山水窟中矣。

二十六日,平明,行入南山,一路老柳如门,飞桥无数,青松万树,碧涧千层,云影日辉,助其奇丽,忘其为塞外矣。过岭,风色顿殊,雪飘如掌。阑干千尺直下难停岭头,一外委率十余兵助挽,始下。至晚,雪已盈丈。是日,行七十里,舍松树塘,已无径路,望夹道松株,方克前进,抵旅舍已定更矣。

二十七日,平明,雪。行八十里,抵奎素,日过未。至申刻,雪愈大。

《天山歌》、《进南山口》、《下天山口大雪》、《松树塘道中》、《松树塘万松歌》、《菩萨沟道中》


9.二十八日,侵晓行九十里,抵镇西府城内宏顺店,日乍昃。

《廿八日抵巴里坤》


10.二十九日,奇寒,宜禾县景安馈食物。

三十日,奇寒,午后于客帐祀先。抵晚,景君复馈食物。

《除夕巴里坤客帐祀先》、《除夕夜坐》


11.嘉庆五年(1800)元日,在镇西府。初二日,午后至满州城闲步。

《镇西元日》、《逢人入关即寄胡安西纪谟杨灵州芳灿庄邠州炘钱华州坫四刺史》


12.初三日,雪后大风,巳刻,行七十里抵苏吉(今新疆奇台县境北面之哈萨坟)。未至半里,车夫不知何往。马惊车覆,压客几死。半时许,逢人救乃甦,至客邸已暮矣。

《覆车行》(《遣戍伊犁日记》附《出塞纪闻》云:新岁初三日,从巴里坤西行六十里,将抵宿处,忽车夫遇里人留话,马遂掣缰奔逸,从削岸斗下,双轮齐覆辕马,压余身几死。半时许,始遇救,得免。及抵前汎问地名,则苏吉也。“落凤”、“柏人”类,皆前定,不爽如此。)


13.初四日,五鼓,行八十里,宿肋巴泉。日交申。初五日,五鼓,行一百三十里,宿噶顺(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之芨芨台),日已落。

《肋巴泉夜起冒雪行》




14.初七日,巳刻,行六十里,宿大石头汎(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二百二十里大石头乡),山甚险,且积雪没路。至日落甫到。

《人日白山道中》、《自白山至噶顺》(诗云:“嘐嘐萧萧彻五更,狗亦不吠鸡不鸣。车箱缩项冻欲死,谁复料理征人行。忽然破屋晴光出,涌得天山一轮日。疲羸嘶风马亦奋,踏雪兼程到噶顺。”)、《发大石头汎》(诗云:“天山界画分半空,白雪自白云光红。马蹄斜上雪飞尽,衣袂飘入云当中。连峰中断邮亭坏,此是奇台镇西界。平沙日午卷北风,数点牛羊落天外。”)、《乌兰乌素道次》


15.初八日,平明行一百二十里,抵三个泉。明月已高,积雪千里,天与地皆一色,真清凉世界也。

《初八日乘月行四十里至三个泉宿》


16.初九日,平明,行九十里,大风雪,宿木垒河,月又出。

《夜抵木垒河》


17.初十日,平明,行九十里,抵奇台县。日乍午。即诣同里张县尉潮海署饭,因留宿。前尉山阴孙球亦来谒,并馈食物。十一日,立春,巳刻自尉署起,行九十里,抵古城。日过中。微雪。午后出访长白少司寇琅玕,久谈留饭。

《古城逢立春》、《鹰攫羝行》、《牛触冰行》


18.十二日,雪,辰刻,行五十里,雪霁。又四十里,抵吉木萨城,日乍昃。县丞长洲蒋君锦成来谒,谈至上灯乃去,并馈春饼、牢丸及南菜数种。十三日,五鼓,冒雪行三十里,又误行二十里,复回车就正道。雪亦稍霁。又行八十里,抵四十里井。日已西,重车至月上甫到。十四日,破曙行一百里,抵大泉,日平西。

《早发四十里井寒甚路人有堕指者》




19.十五日,五鼓,行四十里,过阜康县,又七十里抵黑沟。日平西。重车至定更方到。因分饷酒肉,是日寒不可耐,篝火亦不温。然饭后尚南北行各半里许,山光四面扑人,冰雪中爆竹一两声,唯见山禽桀桀、村犬狺狺而已,是夕,寒不能寐。

《元夕过阜康县七十里宿黑沟》、《黑沟步月》


20.二十日,天曙行九十里抵呼图壁,日乍西。沈君以辟展巡司署呼图壁粮务事,尚在红庙未回,其家馈食物及南小菜数种,甚精洁。

《赠呼图壁巡检沈仁澍》(诗云:“如何远宦经三徙[君从辟展调署济木萨丞,又调署呼图壁],仅比流人近十程。同向瞭高台上立,欲从何处望江城。”)


21.二十三日,平明行,早日晴和,觉塞上春光艳如吴越,元宵灯火,社日鸡豚,欹枕车箱,忽然念及可云遐想矣。是日行八十里,抵乌兰乌素口宿(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作“乌兰乌苏”,即今沙湾县乌兰乌苏镇),日欲西。二十四日,平明行八十里,抵安济海(今新疆沙湾县西安集海),日欲下。

《安济海夜起》、《自乌兰乌素至安济海雪皆盈丈十余日不见寸土因纵笔作》


22.嘉庆五年二月初四日,五鼓,行八十里,抵土尔卜穆台(今新疆温泉县之三台),日未中。

《三台阻雪》



23.初五日,巳刻行,半道忽大风雪,如山崩电裂,并前雪积成丈许。四十里至松树头店,重车已不能行。轿车复冒雪行二十里,抵二台(今霍城县二台,在果子沟中),时已及申未。然自松树头至此二十里中,茫茫雪海,惟高下千万松顶露青,亦奇观也。是夜,无卧具、无食物,冷坐一宵。

初六日,稍晴,复雪,待重车至,日晡方到。是日,仅食炒米数撮。屋前后左右皆松涛声,吴越中得此一二株即以为佳树。至此则断作槽、析为薪、铺作道,皆百丈青松也,又不止屈作屋材而已。

初七日,晴,巳刻行半里许,山涧中积雪二丈,没及马首,复至原宿处。日将午,是日绥来城同乡遣人来迓,并云已在头台备饭,因遣先行,并便致书王荔园先生处。

初八日,晴,辰刻行约六十里至陡坡,雪深山险,人皆下车步行乃得过,然山益奇峭,争湍西下如箭,距水一寸,飞雪皆积成冰,时合时开,惊流飞出,山中气候虽异,然时已春仲,候适晴和,晓日乍升,青松叠荫,飞泉百道,削壁千寻,鸟不避人,鱼能瞰客,域中无此幽境也。二十里外,仍复飞雪。夹道间有杂树,然柳已发青,水多萍绿。共行四十里,过三十余飞桥,方抵头台(今霍城县芦草沟入果子沟沟口,为清代伊犁至乌鲁木齐二十座军台的第一台)。日乍中。……重车至日晡乃到。

《发二台》(诗云:“看山不厌马蹄遥,笠影都从云外飘。一道惊流直如箭,东西二十七飞桥。”)、《行至头台雪益甚》


24.初九日,巳刻冒大雪行四十里,抵芦草沟。雪深没毂。至日过午方到,入城至公馆,饭罢仍出就逆旅,以便来日早行。

《芦草沟》


25.初十日,破曙行六十里到绥定城。同里赵君处早饭。又行三十里抵大城(即惠远城),泥泞难行,因下车步入城,泥没靴至膝,至将军衙门报到。

《伊犁纪事诗四十二首》、《行扺伊犁追忆道中闻见率赋六首》。






利用技术手段完成文本之间关系的分析,较之传统的研究方法,确为一种进步。这只是一小步,它所利用与解决的问题,也仅仅局限在文本领域,一旦与数字地图等其他领域相结合,针对文本的分析技术则会显露出一些局限性。这时,我们就应当意识到GIS、大数据等对于此类研究可能带来的极大推进。同时,我们还应清楚应用GIS,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,有一些问题,GIS通过深度学习,可以进行自动判断、处理,例如:

1.经行之处,在数字地图中存有多处的,GIS应依据经行路线进行判断、分析,选出最优解。

洪亮吉嘉庆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,“行七十里,抵长流水”,经查,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中有两处“长流水”,一为驿站在甘肃中卫附近,如下图所示:


一在新疆,如下图所示:


当然,如果想确定洪亮吉经过的到底是哪个长流水,不妨再与其12月22日前后之经行一并查看。据《遣戍伊犁日记》可知:

十五日,四鼓,行七十里,抵红柳园,甫及巳刻。

十六日,四鼓,行八十里,抵大泉,日未中。

十七日,四鼓,行七十里,抵马连井,日正曙。

十八日,四鼓,行八十里,抵猩猩峡,日未中。

十九日,四鼓,行九十里,抵沙泉子,日方中。

二十日,四鼓,行八十里,大风,抵苦水汎。日尚早。水苦而咸,剌口不可饮。

二十一日,三鼓,行一百四十里,抵格子汎,日过中。

二十二日,五鼓,行七十里,抵长流水。

二十三日,三鼓,行一百四十里,抵哈密西关。

自十五日之红柳园到二十三日之哈密,洪亮吉经行之处———包括长流水,大抵皆可在上图中予以标识。故而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的GIS能够推断出当为新疆而非甘肃之长流水。

2.经行之处,知其现为何处,但数字地图中未有相应的地理坐标。

如“奎素”,据《钦定新疆识略》卷二可知其“东至松树塘八十里”,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奎苏。“肋巴泉”,据《西域地名词典》可知现存“肋巴泉烽燧”,“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涝坝乡下涝坝村肋巴泉眼东北约5公里。东经92°22'29″,北纬43°32'16″,海拔2039米。烽燧为清代遗存。清代在这里曾设军台驿站,并建有庙,是西出巴里坤县的交通要道”。“大石头汎”,据《林则徐日记》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二日记载,大石头“系奇台县辖,民居数十家,有行馆,甚完整”,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二百二十里大石头乡。

以上所举几处,虽知其现为何处,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,缺乏精确坐标,故而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中并未标示出来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有两个思路:一是从更多的历史文献中查找与上举地名相关的文献,坐实坐标,从而在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中标示出来;二是如果历史文献中没有足够多的材料支撑坐标数据,那么就可以考虑将google地图、百度地图中的相关坐标、相关位置甚至是相关地图与原有地图叠加,以便在旧图中找到对应的地点。

3.古今一地,地名不同。

如“噶顺”,据《西域地名词典》可知其为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之芨芨台。如下图所示:此类也需要在数字地图上予以标注。


4.最难解决的是一些缺少足够文献支撑的古地名,无法在数字地图中呈现。例如“菩萨沟”、“三个泉”、“四十里井”、“黑沟”、“芦草沟”等。对这类问题的解决,一是扩大文献的梳理范围,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。

若从数字地图的角度看,对洪亮吉经行的标注,意味着地图上的具体坐标除了经纬度的意义之外,还会相应增加时间、人物、事件等一系列信息,这样一来,地理坐标便具有坐标之外的更多含义。如果我们将尽可能多的时间、人物、事件都与地理坐标一一对应起来,那么,数字地图呈现出来的,将不再是冰冷的点、线,而是一幅幅连贯的、有意义的经行路线图。数字地图中的人物或有交集,地点或有交集,时间亦或有交集,这些交错起来的人物、时间与地点,其中蕴含的信息量远非我们通过传统的文献梳理所能发掘出来的。而这,正是技术的力量。


文章来源: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

2015年第6期

    作者:刘京臣

    选稿:常宏宇

编辑:何涵

校对:程亮

责任编辑:伍晨嫣    

往期推荐

浅析西域历史地名的发展与传承

清代新疆移民地名考述

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博依乡地名特点研究

中国山水类乡镇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


QQ扫码加入



微信扫码加入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